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中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发布
9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大会发布了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胞管理技术规范》(GB/T 42466-2023)(以下简称《规范》)。
这一国家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干细胞样本库管理上有了标准技术支撑,对于推动我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干细胞领域后续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先行示范。
▲嘉宾解读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 雷健摄
《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胞管理技术规范》规定了生物样本库中人多能干细胞和小鼠多能干细胞的管理技术通用要求,包括总则、原材料和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接收、建系、复苏和培养、冷冻与储存、质量控制、分发和运输的管理和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生物样本库人多能干细胞和小鼠多能干细胞的管理,不适用于拟用于临床治疗的生物样本的管理。
本次论坛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干细胞资源及应用领域研究前沿及最新进展开展交流探讨,更有多位中科院士对此次《规范》的发布表达了看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卞修武表示:“干细胞是生命和所有器官组织的种子,个体的发育最初的生命来源,到后来健康的维持和损伤的修补,到最后发生疾病以后,可能用这些细胞去进行治疗。如果没有标准,如果这个标准得不到去应用,那这个市场越大,风险就越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卞修武
“干细胞最终希望能成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新治疗方法或药物,目前全球科学家都希望干细胞能像传统药物一样开展治疗,这就必须要有标准,让研究和应用有所参考,而标准也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说,目前,制定干细胞领域的标准仍面临巨大挑战。然而,随着对干细胞理论和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相信会涌现更多新的标准,并进一步完善现有标准,以更好地推动这一医学前沿领域的发展。
标准的发布对未来干细胞临床治疗有什么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健康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王松灵院士说:“作为临床医生,最关心的四个字就是安全有效。只有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确保药物质量的恒定的,是按照规定、目标、条件去产出,稳定质量。”有了统一的干细胞标准,才能确保干细胞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在患者身上时是安全有效的,药物质量是恒定的,是遵循了相关规定、目标、条件产出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此次论坛由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主办,金凤实验室、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承办。当天,会上还举办了“细胞资源注册与共享信息系统”上线仪式,并为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14家成员单位举行了授牌仪式。
据了解,金凤实验室目前专注于“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核心任务,并正在筹建干细胞中心。此前,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与金凤实验室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中心将致力于干细胞领域的科技前沿,推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瞄准干细胞转化应用的瓶颈问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的创新研究中心。同时,培养和培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创新型高端人才,提升成渝地区在干细胞研究、临床转化和产业创新方面的能力。